雙創周 | 硬科技成科技創新帶動科技創業的新力量
發布時間:2020-10-21作者:母基金來源:本站點擊:2070
雙創周·硬科技成果項目推介會現場
2020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于10月15日至21日正式全國“云端”舉行。2020年作為十三五規劃的決勝之年,以科創板為代表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逐步完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支持更多“硬科技”企業上科創板,硬科技將成為支持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由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指導,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轉化母基金、中關村技術經理人協會聯合主辦,中科院創投、中科創星、國科率先聯合承辦的“雙創周·硬科技成果項目推介會”于2020年10月21日舉辦。
中科院科技成果轉化母基金,為硬科技項目保駕護航
中科院科技成果轉化母基金掌舵人、
中科院創投董事長 吳樂斌
中科院科技成果轉化母基金掌舵人、中科院創投董事長吳樂斌在會上表示,“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轉化母基金是中國科學院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院視察講話精神,經中科院黨組決策,為支持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工作而進行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是促進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引導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和科技創新,踐行‘新型舉國體制’的積極探索;是建設‘知本’到‘資本’運河的重要手段。”
中科院科技成果轉化母基金(以下簡稱“母基金”)依托中科院雄厚的科技資源優勢,以“母基金+直投”結合的方式投資,主要投向戰略新興產業及關鍵卡脖子技術(人工智能、芯片、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的 “硬科技”、“綠科技”領域。投資一批優質科創子基金、助力一批優秀成果轉化項目,搭建面向全國的科技成果孵化、轉化平臺和投資體系,重點投資中科院內外各前沿與關鍵技術領域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項目。中科院母基金成立于2017年,一期規模近30億元,已直接投資18個項目與11只基金,各子基金累計投資項目超過150個,其中中科院優秀成果轉化項目64個,涉及生物醫療、芯片、新能源、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關鍵技術領域,覆蓋中科院30多個院所。中科院科技成果轉化母基金以母子基金體系,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基金體系。
八大優質項目,悉數亮相推介
其中,有中國領先的企業級聲學AI技術服務商,也是國內首家具備多麥克風陣列復雜聲場環境信號處理核心能力的商業級團隊的諦聲科技;擁有百兆瓦級壓縮空氣儲能技術切入,研發、制造、銷售國際領先的大規模儲能設備龍頭企業的中儲國能;國內第一家專注介入腔內影像,實現完全自主設計、自主研發、自主生產制造的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三維心血管光學相干(OCT)影像系統的微光醫療;擁有業界首款數據庫專用加速芯片,也是國內首次集成硬件網絡通信功能的數據庫加速方案,以一半成本釋放百倍性能的中科馭數;國內首家專注新一代儲能體系-鈉離子電池研發與生產的高新技術型企業中科海鈉;多年沉淀,為企業提供大數據驅動的全鏈式多語言精準化提煉、分析、追蹤和推送的整體解決方案的中科凡語;作為中科院弘光專項項目“循環流化床煤氣化技術產業化”的產業化平臺中合氣化,已成功實踐了CGAS技術在煤制合成氣、煤制清潔燃氣等工業領域的市場化應用。
本次活動通過優秀科技項目的示范效應,帶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熱情,打造科技成果信息發布對接平臺,加速創新資本的形成和有效循環,進一步釋放科技創新,打造經濟發展科技創新驅動力。
內外合力,推進科創企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為了更好地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于國民經濟主戰場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國家對于優秀科技項目通過專項行動給予重點支持。力求培育一批高質量科技創新企業,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多有效的中高端科技供給。同時,設立專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基金及平臺,實現科研活動與基金投資的良性互動與無縫銜接,積極與金融資本、天使投資、風險投資以及產業資本等社會資本展開合作。
伴隨著社會資本對于科技創新的關注與支持,來自科研院所的科創企業也將越來越受到青睞。